“咩……”,走近交口县康城镇田家洼村村民王计莲家,还没进院就听到了羊叫声。在王计莲院中的羊圈里,十几只绵羊簇拥在一起,啃食着地上的秸秆。“幸亏去年村里动员我家养起了羊,光今年我家已经卖了10多只羊羔了,收入有六七千元!”站在圈舍旁,王计莲招呼来往的客人们进屋。
时间回转到五年前,王计莲一家人还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田家洼村地势高,倒春寒频发,靠天吃饭不靠谱。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王计莲家里来了帮扶责任人,村里有了驻村工作队。镇村两级为王计莲制定脱贫方案时,建议她家养羊,在为资金发愁之际,村党支部书记杜侯平主动找上了门,用自己“十户联体”户长的29万元贷款额度,分出1万元借给王计莲,帮助她家买羊。依靠养羊,王计莲家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王计莲家的日子由苦到甜的巨大变化,正是我市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动缩影。
四级书记“挂帅出征” 尽锐出战攻坚拔寨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吕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任务异常艰巨。“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而且要较真、叫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抓党建促脱贫引航定向。
吕梁市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民动员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兑现承诺,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坚定决心和态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决胜之战。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高位推进——五年来,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状。市委书记李正印带头遍访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县(市、区)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带动各级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需求,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压实县(市、区)委书记第一责任。
尽锐出战——五年来,全市累计选派2097支扶贫工作队、6511名工作队队员、1788名第一书记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夙兴夜寐、奔走于田间地头,一大批党员干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政策支撑——完善四级书记抓脱贫、市县抓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机制,逐级“双签”年度目标任务,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包乡镇,乡镇干部包区包村,支村两委干部联户包户,村民联组互促工作机制。出台《吕梁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全市2159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一人一档”建立档案,进一步推动村干部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
人人都有责任状,个个都是作战员。真抓实干的新风遍吹山山峁峁,一份饱含着奋斗与艰辛的脱贫攻坚“吕梁答卷”里,写满干部的汗水、群众的笑脸。
先锋引领决战决胜 众志成城接续奋斗
脱贫攻坚难点在哪里,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就在哪里,党旗就高高飘扬在哪里。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一批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奔向一处处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日不见第一书记,就感觉今天做什么事情都没心情,他们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离石区信义镇共27个行政村,全部配有“第一书记”。他们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该镇高家庄村第一书记辛达平、贾悟村第一书记王巧玲、回龙塔村第一书记闫永红、康家岭村第一书记郭志红全是“女将”,是村里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吴家庄村第一书记郭峰、阳坡村第一书记张旭兵、马家沟村第一书记赵岩、磨湾村第一书记王凤鸣在村里做起了“农民儿子”的角色……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我市的扶贫工作者们住农屋、翻大山、越深沟,挨家挨户摸底数、拔穷根、探出路,以切实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
五年来,吕梁市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工作信条,突出党员干部、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爆破手”“突击队”先锋模范作用,建强村第一书记队伍。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标准,先后累计选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涉农专业人员等8851人担任农村第一书记,38064人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五年来,吕梁市坚持抓重点、重点抓,充分发挥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县级领导既当“指挥长”,又当“施工队长”,每周至少两个半天到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指导推动产业发展、整村搬迁、问题整改等硬骨头工作,充分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尽锐出战,凝聚起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年来,吕梁市继续推进“五个好”乡村党组织评选。2016年以来,共累计选树了64个“五个好”乡镇党委、610个“五个好”村级党组织,进一步树立了标杆、弘扬了正气,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8年,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选派千名干部到乡镇挂职帮助工作的通知》,从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共选派干部1204名,覆盖全市148个乡镇,挂职时间为2年,许多挂职干部成长为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有关制度,选调生录用后,安排到村任职,期限一般为2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助力脱贫攻坚。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统筹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全面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和本土人才信息库。
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们奋斗的旋律,是脱贫攻坚战场上雄浑的命运交响、澎湃的时代潮音。他们就是新时代的“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吃了贫穷的根。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石楼县车家坡村是石楼县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多是陡坡山地,种植条件极差,但今年村民丁光明家的西红柿长势喜人。“我今年种的这个西红柿的品种是巨红宝石,一株长六七斤左右,我种了2500来株,每株十块钱,卖了两万多元。”丁光明幸福地算着账,说这比种玉米挣得多多了,而这种幸福得益于车家坡村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从2017年开始,车家坡村搭上了石楼县委、县政府打造有机示范县的快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有机谷子、高粱和蔬菜。”车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张国雄介绍道。村支部引领,党员农户带头种植,并成立了石楼县丰驿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村民土地实行自愿流转,共吸纳58户农户,其中20户为贫困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车家坡村开始了。如今,车家坡村2800亩的有机谷子基地和272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均已见效,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人均收入现在能上到8000元。车家坡村坚持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让曾经落后的生产状况实现了成功逆袭,不仅让全村实现了脱贫,还走出了一条依托农业产业走向富裕的长远道路。
五年来,吕梁市在用地、信贷、产业发展等方面扶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党组织+”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贫困村党员致富带富作用。大力发展红枣、核桃、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致富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98.98%。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奋勇争先的吕梁儿女不会歇脚松劲,正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向着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吕梁山的每一个角落,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