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县普明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以争创标杆乡镇为目标,多措并举、靶向发力,推动全镇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施“六大工程” 创建党建工作标杆
主体责任落实工程。签订党建工作任务书,建立镇村两级抓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将提醒谈话和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个党支部,牵头研究指导党建工作。
基本能力提升工程。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每年“七一”前夕,组织镇村干部及党员外出考察学习。组织村“两委”主干报考东北财经大学法律事务、行政管理专业函授班,全镇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主干达到78%。同时,为全镇18个村每村选聘了1名“两委办”主任,成立了由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在外杰出人士组成的智囊团,为村内发展建言献策。
基层组织强化工程。将农村党支部划分为示范引领、品牌创建、品牌培育、规范化建设和软弱涣散整顿五大类型,通过提标、规范、整顿等手段,全镇基层党组织得到提档升级。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的普明村党建教育展厅,打造了贯家庄村“果蔬采摘”乡村旅游品牌。
基础工作提质工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坐班、“545”工作法、“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学习、考勤、请销假、绩效奖惩、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制度刚性约束规范和感情柔性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
“双培双带”示范工程。将村组干部和党员共55名培育成致富能人和产业化带头人,将致富能人和产业化带头人中15名思想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全面提升党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素质,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伍。
活动场所达标工程。镇机关按照“五小”、“八有”标准,改造了厕所、小澡堂、周转房,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党校;各农村党支部按照“六个一”标准和“六有六上墙”的要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规范达标。
推行“党建+”模式 树立脱贫攻坚标杆
按照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村委会实施、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参与的“党建+”合作模式,全镇18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格局。
“党建+养殖”。全镇成立肉牛繁殖、肉鸡养殖、生猪养殖、肉羊养殖等专业合作社29个,牛存栏791头,猪存栏9301头,羊存栏8900只,鸡存栏15万只,年产值5200万元,带动全镇320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致富。
“党建+加工”。成立杂粮加工、服装加工、箱包加工、劳保用品加工、脱水蔬菜加工5个专业合作社,吸纳2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为全镇1/3的贫困人口分红。
“党建+农机”。在小万村、史家洼村组建土地托管合作社,合作社上联农资企业、科研单位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下接入社农户,破解了外出务工导致农田管理粗放、收入不高的难题,确保了外出务工和农业增收两不误、两推动。
“党建+旅游”。依托白龙山、茅龙山森林公园等名胜风景旅游区,发展屯营村生态旅游、贯家庄村果蔬采摘、马坊村乡村旅游。
“党建+生态”。通过党支部引导,全镇共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11个,管护专业合作社1个,合作社成员中80%为贫困户,贫困户通过参与生态建设、生态林管护增加收入,实现了一人入社,全家脱贫的目标。
“党建+就业”。镇党委牵头,成立了普明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接开发区和省内外用工单位,千方百计组织劳务输出。聚焦激发“原动力”,坚持“志智”双扶,通过培训开展“扶智”行动,共培训贫困人口1325人次,劳务输出951人实现稳定就业。
“党建+服务”。通过党支部牵线搭桥,合作社对接市场与农户的方式,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前祁小米走进省城美特好超市,并上线全球蛙电商平台;移民小区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包扶移民搬迁人口,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一个支部筑基石、一份工作保收入、一块菜地解乡愁、一包福利暖人心、一支基金促发展、一册档案掌民情、一张网格强管理”的美好愿景。
推进“三治”融合 打造乡村治理标杆
岚县普明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突出党组织方向把关、工作结合、资源整合的作用,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创新,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体系。
自治为本,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健全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开公示制度、听证对话会制度等,进一步增强群众自治意识,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全镇科学划分为65个网格,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农户的“三包”工作机制,确保全镇8277户村民遇到困难随时有人办理。
法治为纲,厚植遵法守法氛围。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干部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教育群众走司法渠道维护合法利益;设立模拟法庭,以法律法规为工作准绳,调处矛盾重证据、重事实,促进矛盾纠纷依法调处。与此同时,镇村两级聘请专职法律顾问,为村委决策、村民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德治为魂,凝聚向善向上力量。扎实开展文明户评选和各种先进典型表彰活动,依靠榜样推动德治,形成了以党风促村风、以家风带民风的德治新风尚。
通过“三治融合、同向发力”,全镇做到了隐患排查不留死角、矛盾化解不留心结、综合治理不留后患,为“三零”村、单位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