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方山县来堡村:清廉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力量

2022-10-17 11:09:31 来源:吕梁日报作者:王卫斌

“如今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步迈;陈规陋习是公害,移风易俗不我待。先说婚事要新办,鼓励不搞订婚宴;摒弃啃老旧观念,自创家业才体面。再说丧事要简办,绿色丧葬无隐患……”在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传送着移风易俗的社会风尚,已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里,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老百姓相互攀比、盲目跟风,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加重了村民生活负担。2021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决策部署,挖掘于氏家风,培育廉政文化和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激发乡村振兴的力量。

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氏家风家训对于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清廉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来堡村党支部编发于氏家规家训口袋书,大力宣传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理、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为核心内容的良好品行,设立以“传承廉吏精神厚植为民情怀”的主题墙,大力传承于氏家风家训,古为今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六室”打造中,每个功能室都添加了“廉”的元素,培训选树了王德成、韩小琴、张改林等于成龙品牌宣讲员,形成了于氏故事人人讲、于氏家风代代传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德润心田,凝聚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不断擦亮廉吏名片,打造“廉洁小镇”,推动清廉方山建设。该村已经安装了“廉吏故里,廉政文化”路灯牌52块,正在策划“于公粥菜”清廉饭馆及食物链条产业,设计“于情于理”乡村廉政故事彩绘巷道,开发“于公故里”乡村旅游民宿。

通俗化宣传村规民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约束村民和村干部的重要准绳,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021年,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村党支部发挥能人效应,第一时间找村里有文化的村民,帮助草拟制定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上墙。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以“三字经”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氏家风家训、移风易俗规定、乡村振兴战略等融为一体,既突出时代性又注重可行性,成为村民自治的重要依据,村民依据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今年,他们又请人将村规民约“三字经”谱成歌曲,老幼妇孺广为传唱。

同时,编写《移风易俗顺口溜》,录制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弦”说唱视频广泛推广。成立来堡村农民夜校,把移风易俗作为重要的宣讲内容,让老百姓清楚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利用大喇叭、文化墙、微信群等开展常态化宣传,组建文艺宣传队寓教于乐,让移风易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常态化学习先进典型

来堡村地处城郊结合部,为方便村民举办宴席,前几年村里建起了红白理事厅,但由于条件有限、管理欠缺,多数群众办宴席都到峪口镇或吕梁市区,造成村民开支增大、办事不便。来堡村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推出红白事宴一条龙服务,村支两委统一购置自助餐用具,红白事宴统一实行自助餐,教育引导村民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推动形成节俭办宴的良好风尚。安装电子屏和音响设备,培训婚礼主持人、化妆师和丧事礼仪,免费提供服务,让村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同时,严格落实《来堡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规定,建立村民红白事宴申报和“一事一档”制度,让移风易俗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堡村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不断选树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常态化学习先进典型。2021年以来,村内涌现出了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83岁老人王改连,早年在太原安家,热情好客,村里人到太原吃住都在她家里,老人病故后,许多村民为了表达谢意要送花圈,家人按照红白理事会规定,严格控制花圈数量,并且缩减了丧事规模和程序,为推行丧事简办做出了榜样;村支部委员王建军,在老父亲去世后秉着丧事简办的原则,劝导兄妹几人,辞去了多定的乐队和纸扎,把丧事简办落到实处,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来堡村制定了接地气的红白理事方案和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与村内福利、公益性岗位、光伏收益、文明户指标等内容挂钩,多方面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乡村振兴的力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