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青春在奉献中绽放——记兴县孟家坪村扶贫工作队员许彩荣

2020-10-14 21:20:34 来源:吕梁日报作者:王晶晶

“小许,过来了!”、“小许,今天在我家吃饭吧!”……两年多以来,这些称呼、邀请总在许彩荣的耳边环绕,许彩荣是吕梁市直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派驻兴县孟家坪乡孟家坪村的扶贫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她逐渐成为村民的暖心人,村民信任她,更待她如亲人一般。

转变角色,融入驻村工作

起初因为没有驻村帮扶经验,她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通过走访入户摸底,她理清驻村工作思路,为投入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两年前,刚进村的许彩荣就面临着一个困境,由于是跨县区域,许彩荣听不懂本地方言,沟通不畅,同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村情掌握不够等等,这一系列困难,让许彩荣顿时“压力山大”。“这里离城比较远,老百姓说话我也听不懂,对农村工作也没有任何经历和头绪。”许彩荣说,她刚到孟家坪村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和村民交流“谈心话”,她主动学起了老百姓的家乡话,在和村民闲谈中用心记方言、不懂的话和村民咨询做记录。为了解熟悉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贫困情况,她多次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听群众的心声,主动找乡镇、村“两委”班子谈发展思路,为帮扶村建言献策,协助帮扶单位为村科学制定了帮扶计划和发展规划。工作中,她耐心为贫困户讲解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追踪政策落实兑现情况。通过勤奋的学习,许彩荣从刚开始的困难重重到现在,完全熟悉了本地的方言,能和群众进行顺畅的交流,言谈举止脱离了普通话,穿衣习俗融入乡村化,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村里娃。

履职尽责,创新帮扶工作

为减少扶贫干部少跑腿,提高群众对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度。许彩荣利用“高科技”让各项扶贫政策以文字转化为语音,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播。在村大喇叭上宣读发布与贫困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解读,天气预报、农学常识以乡政府各项惠民补贴,及时解答和反馈村民想要了解的知识。业余时间,为营造农村氛围,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群众精神动力,每天合理安排在大喇叭上播放红歌、戏曲,进一步建立了与村民沟通的桥梁。当地村民反映:“大喇叭开播以后,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听政策、戏曲、红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干活更带劲了,这个做法好!”许彩荣说:“大喇叭的生命在于使用,村村响起来,承担着时代的需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每天听到那些熟悉的广播响起在村头巷尾,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连农民干活也更有力气了,仿佛一下子给村里增添了不少人气。”

奉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

空余时间,许彩荣在孟家坪中心校利用自己大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每个学生嘘寒问暖,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她协助生活老师监督他们勤洗澡、勤换衣,按时吃好一日三餐,教他们如何整理和摆放学习和生活用品。她还不时地与他们的监护人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和远方的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孩子的进步。当了解到班上有两名同学家里比较困难,许彩荣不仅把家里的衣物送给他们,还动员同事和亲戚朋友一起来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她还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自己家里,发动身边的同事给孟家坪中心校的捐赠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许彩荣个人给孟家坪中心校的40个小孩共捐赠了价值700元的笔、本、尺子、钢笔等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关爱老人,让留守老人不孤单

许彩荣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老年人还经常夸她“真是个好姑娘啊”,她对老人也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常利用闲暇时光跟老人聊天,讲些能逗他们乐呵的笑话故事,老人们每次都能围成一团笑声不断。不止这些,在2019年里,许彩荣多次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自己买的新鲜的肉,蔬菜、面粉和食用油等,走进厨房,穿上围裙,拌馅、揉面、擀皮、调汁,和贫困户一起包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村民踊跃发言,畅谈村里的变化,畅言脱贫攻坚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收获。贫困户常言说:“这两年,这些娃娃,对待我们就如同对待亲人一样,我们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你们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就应该积极配合这些娃娃们的工作,少让他们在工作中走弯路”。

不仅如此,许彩荣还在村组织夜校,丰富贫困户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戒掉低俗的“打扑克、打麻将”的趣味。她还编辑汇总一本70多页的《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对需要理解到位的国家惠农政策用此书给贫困户全面讲解,确保给贫困户理解到位、说得清楚,讲得明白,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作为吕梁市直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兴县孟家坪乡孟家坪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许彩荣始终把困难群众、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放在心中,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