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星期六,小雨转晴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方山县大武镇龙凤村,正在村委会大院健身器材上锻炼的贫困户李洪平,掰着手指头向笔者细数村里近年来的变化,言语中满是感激:“一是以前村里吃水难,现在通了自来水;二是村里办起了核桃加工厂,建起屋顶光伏发电站;三是原来人们环境卫生意识差,现在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切都归功于刘书记。”
李洪平所说的刘书记是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科科长刘小枫,今年2月27日,刘小枫上任龙凤村驻村第一书记。
龙凤村位于方山、离石、临县三县交界处,全村有250户659人,耕地面积1685亩,核桃林面积1300多亩,退耕还林822亩,荒山荒坡800亩,属纯农业村。
“上任见面会上,得知龙凤村因吃水难问题被列为贫困村,感觉责任重大,解决吃水问题迫在眉睫。”为改变这一现状,刘小枫立即沉下身,进农家入地头,短短几天就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
龙凤村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差。全村50岁以上的党员20人(其中,65岁以上老党员11人),占党员人数的71%,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虽然村风民风淳朴,但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程度低造成村民参与党务村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无形中削弱了党组织的组织与执行力。长期以来,村里无集体产业,大多数人除经营自家的承包地外,年轻党员外出打工,年老党员自动隐退。”刘小枫说。
针对这些问题,刘小枫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激发党员干部“思变想变、愿改敢改”的内生动力,主动争取政府扶贫项目发展核桃加工厂,多方寻求国土项目支持,实施沟坝地平整项目等,开辟一条产业兴村的新路子。
同时,通过对党员干部“软硬”两手管理,增强了大家的集体意识。
“硬”管理是制定积分制进行约束,将党员参加日常组织生活纳入管理范畴,结合民主测评方式,评选优秀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强国》竞赛,让党员争相成为“学习达人”。制度建设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软”管理则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集中观看教育片、组织农民趣味运动会、赴红色革命文化圣地接受教育等活动,凝聚人心、焕发激情。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两次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会议,商定近期工作重点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在共谋发展大事中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以产业发展夯实党建基础。
刘小枫告诉笔者:“党员的积极性高了,自来水也通到家了。因为之前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已建起9个供水点,离自来水通户只一步之遥。和村‘两委’商量后采用村补贴和老百姓自筹的办法,彻底解决了自来水入户的问题。”
自来水到户增加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底气,刘小枫把希望放在了村里原有的1300多亩核桃林。“近年核桃价格不高,经和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到汾阳考察,决定和汾阳马一芳食品公司长期合作,定向回购。”刘小枫告诉笔者,目前,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建设的核桃加工厂已完工,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秋后开始加工。“根据产量测算,年产值能达15万元,村集体收益5万元左右。”
随后,该村建起60kW光伏发电站。“收益绝大部分用于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的工资给付。”刘小枫说。
“我们村力求在扶志上做文章,以此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首先在全村范围内评选了最美党员干部、最美脱贫户、最美媳妇等六项表彰活动;其次在劳动节期间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消费扶贫日搞展销评比活动,鼓励大家把自家的农产品比一比、晒一晒,激发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正能量的活动,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脱贫不是等要靠,而是靠自力更生换来的。”如今的龙凤村景美人和产业兴,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刘小枫乐呵呵地向笔者透露了她的驻村经验。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件件、一桩桩都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第一书记来俺村给我们鼓足了脱贫信心,让我们鼓起腰包,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龙凤村群众都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