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香菇产业”红了自己,富了村民

2020-08-24 16:25:23 来源:吕梁日报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临县城庄村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城庄村变了……

最能体现城庄村变化的当属各种产业的兴起。村民韩保保,创办的天泉菌业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规模大,产出高,引起了临县人的关注。从2016年创办扶贫产业开始,他与食用菌结了缘,几年来他潜心钻研香菇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发展,从小规模种植发展到园区生产,率先成立了临县天泉菌业有限公司,并探索出一条“科技+公司+农民+合作社”共同致富的新模式,他于2016年11月创建该公司,地点就在城庄村村口,占地60亩,总投资420万,现拥有食用菌出菇棚24个,养菌棚8个,700㎡鱼塘一座,230㎡冷藏库一间,加工车间400㎡。年出菇26万斤,年加工菌棒50万棒,毛利润130多万/年,吸收城庄村及附近村民30余户50多名劳动力就业,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人员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城北周边乡镇纷纷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0多家,集中连片生产,产量、产值逐年跨越发展,产品远销上海、福建、陕西、河南等地,韩保保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领航人”。

坚定信念,回家乡创业

韩保保,1971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7岁开始外出打工,学得一手好焊工,生意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有车有房,逢年过节回到村里,人称“能人”。2015年春天,他突然接到村里的一封信,内容是“村委号召闯出去的能人踊跃返乡回村,兴办村级产业,带领广大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他眉头结成了疙瘩,心里泛起了波澜,彻夜未眠,想了好多。

实事求是讲,城庄村交通发达,地势平坦,左靠省道s218,右靠霍州大煤田,金能电力集团,村庄依山临水,青砖瓦房,二层三层立面乳白色瓷砖的小洋楼鳞次栉比,看上去一派现代化气息。这是发展的先天优势,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村民思想保守,谨小慎微,人心涣散,不思进取,这是几代人束手无策的痼疾。因此,城庄村老是摆不脱贫困的怪圈。

倔强的韩保保知难而上,决定回村发展。收到信不出一星期,韩保保毅然返回村里。县乡两级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进行宣传发动,他排除村民杂七杂八的说法,下定决心栽种食用菌,向多年的贫穷发起“宣战”!

天道酬勤,香菇投产了

食用菌种植在临县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即便有也是零零星星,小打小闹。选种、栽培、种植、养育、采摘,贮存等一系列的工序和技艺,临县人知之甚少。于是,他带着弟弟韩秋平和几家贫困户一行6人开始了为期20多天的西峡、平泉考察之旅。

河南西峡、河北平泉都是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产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跑遍了两地较典型的香菇种植园区,进农家、拜师傅、到现场,学技术。他们发现,无论是成片连串的大规模种植,还是小面积农家场院种植,一样精细,一样呵护备至,一样一丝不苟。当地人有一种特质,技术上力求精益求精,态度上决不服输。而且西峡与平泉如出一辙。大家一致认为这才是“秘诀”。从香菇的选种,培植、护理、采摘,销售等重要环节,各人都能如数家珍,脱口而出。

5月份考察回来,在乡政府、村委的大力支持下,6月份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立项目、征土地、建场房、备材料、请专家,忙得不亦乐乎。一番准备之后,2016年春天城庄村“香菇产业园”终于投产了。

初具规模,贫困户有了信心

2016年对于城庄村和韩保保来说,都是考验。香菇栽种,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20个出菇棚,6个养菌棚投入使用,河北平泉请了2个技术辅导员,村里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周边老百姓30多人就地就近在园区上班,大家全心全意,坚守各自的岗位。但时间一长,问题也来了。一是从省外调菌种,价格高,质量没保证,成活率低,产出低。二是本地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一些工序不能独当一面,导致整个生产工序精细化,技术含量大打折扣,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果然不出所料,年底结账亏本70多万。

年终总结会上,弟弟韩秋平主动分担亏损债务,“我是公司负责人,我担得起,所有工人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韩保保的话掷地有声,他如山般的淡定与自信,令在场的人看到了希望。

2017年正月初七,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城庄村还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年味中。

年后上班第一天,县委书记张建国就来到城庄村。给乡亲们拜年后他就直奔香菇产业园。握着张书记温暖的手,韩保保掉下了激动的泪水。张书记说:“你就是韩保保,你的故事早听说了,因为穷,你跑出去;因为穷,你跑回来。但这次跑回来你是游子思乡报母恩呀!遇到了啥困难?”韩保保详细说了公司的沟沟坎坎,特别是提到村民懒惰成性,保守狭隘,这些话题时,张书记连连点头,似乎深有感触。经过详细的问询、查看,张书记对菌棚规模、蘑菇长势等提出要求:产业发展是富民之路,是首选之路,有了好路子,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支村班子要凝聚社会力量,让贫困户主动参与,自觉参与,靠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出一条新路来。其次不仅要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农民的思想境界一步步提升起来。

于是村民“合作社”成立了,《新思维教育讲堂》成立了,贫困户主动来到产业园区,学技术,搞实践。村里陆陆续续有十几户人家建起了自家农场,有香菇、蘑菇、药材、蔬菜……

转眼又到了7月份,香菇的采摘季。韩保保看着四十多名员工劲头十足,每一道工序井井有条。

2017年底顺风顺水,贫困户拿着厚厚的钞票,回家过年了,韩保保也挣了。

发展城庄,要让好事出了名

尽管在城庄村或附近有了点名气,但“一枝独秀”,产业还是大不了。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产能,才能吸引比较稳定的加工、销售,但这单凭城庄村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基于此,韩保保与村委领导认真分析研判,决定带动周边村落、乡镇同步发展,连片成串,规模经营,互相借力,以增强县域范围整体竞争优势。

既然定了,就立说立行。韩保保带着技术骨干从2018年就开始当义务技术辅导员,从本村的农家场院,再到周边村庄,以至于全县的乡镇跑了个遍。目前全县已有60多个香菇园区,1400万菌棒,年出菇量2000余万斤,年利润近乎上亿。

韩保保的功夫没有白费,城庄乃至全县各地的食用菌产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兴起。

临县人都记得韩保保。

红了自己,富了村民,富了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