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收”专项工作让过去的“一锅粥”变成“一本账”,不仅摸清了集体家底,还化解了因“三资”管理混乱引发的矛盾纠纷,理清了集体和农民的财产关系。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农村共清理规范合同总数16.03万份;收回现金19.11亿元,村均82.29万元,其中,清欠承包租赁费(现金)4.22亿元,村集体资产发包租赁收入14.89亿元;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总面积由141.59万亩增长到413.69万亩,净增长272.1万亩,是清理前2.92倍;收回村集体经营性资产1336个(处),资产评估折价7.7亿元,收回集体物业96个,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焦点难点也在农村。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服务力。然而长时间以来,农村资产底数不清,承包、租赁合同管理混乱,债务风险凸现,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等问题突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吕梁素来有敢于自我革命的魄力和雄心。从3月12日开始,按照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吕梁市在全面总结试点县文水“三查两处、提级办理”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纵深推进,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全面铺开了以农村集体经营合同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资源收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着力把该管的集体资源管起来,把该收的费用收回来、把该挖的潜力挖出来,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探索现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农村“家底”更厚实,农民收入更殷实。
党委引领主导推动 吹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以“清化收”为支点撬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是省委立足全省农村实际,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核心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化收”专项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吕梁市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工作机制、路径和方法、时间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就专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书记孙大军逢会必讲“清化收”,进村调研第一问就是“清化收”成效,亲力亲为推动“清化收”专项工作。在市委召开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第二次推进会上,孙大军掷地有声地强调:“要高质量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把推进‘清化收’工作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与公安部‘百日攻坚行动’结合起来,与‘扫黑除恶’常态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切实提升‘清化收’整体质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研判工作进展,制定文件、通报进度、编制手册、统一模板,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做深、做细、做实。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整理编印《百症百方—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案例选编》4000本,覆盖到全市2434个村(社区),把各项政策送给基层干部、解读到基层一线。结合工作阶段性特点,依次制定推广“七表两台账”、初步成效“三张表”和主要成效“两张表”,用好全市“清化收”专项工作考核“指挥棒”,扎实推动全市“清化收”专项工作导向由“考进度”转为“求实效”。
部门协作是压茬推进“清化收”专项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工作质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高位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基层监督下沉落地,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巩固深化廉政教育培训,围绕“清化收”发现问题线索5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形成强力震慑。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集中开展“法治护航‘清化收’、法院干警勇担当”主题党日活动,市、县、乡三级法院(法庭)共计300余名员额法官同步参加,确保审判利剑护航“清化收”专项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等成员单位组织县市区系统单位下沉一线,全力配合“清化收”专项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及时全面的帮助。市水利局组织编印了《农村水利资产“清化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汇编》,为开展“四荒”地清理整治提供了主要政策依据。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包县联络机制,编制印发了《吕梁市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法律法规汇编(一)》,发挥了市县协调、专业指导等方面作用。
好政策要产生好效果,就要让政策走完“最后一公里”,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惠民利民。为更好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清化收”专项工作后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管长远”长效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制定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十二条措施,明确了17项具体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紧扣民主决策、评估定价、竞价发包、动态调价、乡村衔接、预算决算、项目评审、收益分配、群众监督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和“谁主导?谁负责?谁监管?”两方面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部署开展了十二方面“回头看”,统筹开展了三轮交叉检查,推动思想上聚焦重点、层级间传导压力、工作上检点提升。以第三轮交叉检查为例,共发现共性问题3方面4项17条、个性问题9方面19项30条,全部书面反馈各县市区整改落实。9月26日,吕梁市召开做好“清化收”后半篇文章,加强“三资”管理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就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进行了部署强调,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三资”管理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经过市、县、乡、村四级六个多月来的攻坚工作,吕梁市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总体呈现压茬接力、纵深推进的良好势头,“清化收”专项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查”阶段主要任务,转入集中清理规范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汇集了“真金白银”,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公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因村制宜精准施策 让农村集体资产“活”起来
“早就盼着能对全村家底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通过这次‘清化收’行动,测亩仪上的面积和土地确权本上的面积,两个数完全对上了,自己心里也清清楚楚,大家对乡村振兴也更有信心了……”近日,兴县魏家滩镇村民薛补提拿着《土地确权证》高兴地说。
“清化收”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兴县将清合同、化债务、增收入作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混乱的重要抓手,下发农村集体机动地、建设用地、集体林地图纸676幅,并为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测亩仪等专业测量仪器。“有了它们,全村每块地都勾勒得清清楚楚,村委以地找人、以人找地,实现了人地合同相匹配,给广大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据薛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薛瑞东介绍,薛家沟村有107户、313人,截至目前,全村共收回集体土地232.14亩,最终实现了家底清、群众明、无纠纷。
随着一份份承包合同被收集梳理,一块块土地归属被重新明晰,“清化收”既“还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又“使承包公开、让收益透明”……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是推动“清化收”工作的关键所在,而摸清家底、理顺机制,既可以查实集体资产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基本实现底清账明,又可以盘活存量资源,用农民手里的“红本本”变出实实在在的“红票票”。
凡“三资”管理的重要事项,村党组织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包行为一律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每三年对集体资产发包租赁价格进行评估,制定发包最低指导价……针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家底不清、情况不明、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以“清化收”专项工作为契机,我市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从机制、程序、标准等方面针对性明确强化党组织领导机制、规范“三资”决策程序、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建立公开发包机制、规范发包租赁年限、建立动态调价机制、探索有效清欠模式、依法收取流转土地管理费用、建立年度预决算制度、建立重大项目评审机制、执行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等12项工作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资金使用混乱、资产随意处置、资源发包有失公允等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问题,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行稳致远。
从不规范合同中挖潜力,在陈年旧账中淘金子,向新增地源要效益。按照市主推、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主动领题、积极响应,因地制宜落细落实各项举措,有力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石楼县安排政策法律专班在深入调研和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乡镇牵总、村委主导、尊重历史、利于发展”的原则,指导乡、村两级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分类界定,全面规范,依法清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阳县村“两委”班子党员带头清理,党员积极应对部分村民对“清化收”工作存在的疑虑和抵触情绪,请第三方做勘测图并做好指导价,营造了“人人参与、户户支持”的良好氛围。方山县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啃硬骨头,对清理中发现合同不合规等问题,因地制宜判断难点疑点问题,公检法提前介入,确保按照司法程序依法依规解决处理。
盘活资产拓宽产业 增厚村集体经济“家底”
工作虽忙,但汾阳市冀村镇东社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生齐最近心情不错,干劲十足,“我们正在酝酿利用‘清化收’收回的资金购买一些农业机械,秋收后实施秸秆青贮项目。”“家底”摸清了,债权债务理顺了,村集体发展有了方向,让刘生齐干起工作来游刃有余。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保证集体收入应收尽收的同时,必须从生产经营方式关键要素上发力,提高“管”的质效。为激发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活力,市出台了《2022年农业生产托管行动方案》。划拨专项资金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托管方式进行奖补,积极探索多环节、全链条农业生产托管,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接管农户生产资料,统一“管、防、收、加、售”,做到标准、技术、市场、价格、品牌“五统一”,降低农户管理成本,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随着村集体利益的完整“归仓”,东社村建立了资源性资产台账,将收回的土地逐块登记,引入土地竞价机制,以交定金的形式公开竞标,将机动地重新发包,“我们一共收回村集体机动地1000余亩,经过重新发包,新签订承包合同55份,村集体经济收入历史性地突破140万元,与去年5万元的集体收入比,增长了27倍以上。”说到这里,刘生齐一脸兴奋。为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今年起,对农户的5500亩确权承包地,围绕“耕、种、管、收”等环节实行农业生产集体托管,让农户省心省力又增收。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对已收回的零星碎片机动地与农户的承包地合理调整,形成370余亩连片种植区,由集体耕种。
“清化收”专项工作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关键一步,不仅规范了村集体土地承包制度,更助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
花香阵阵,微风拂面,走进交城县庞泉沟镇代家庄薰衣草庄园,恬静的田园风光令远离城市喧嚣的游客倍感惬意。“如何让集体资产发挥更大效益,成了每个村集体经济‘领头人’眼下最关心的事。”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覃建国说,代家庄村充分运用“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入股+村民就业”模式,以生态旅游为主导,大力发展薰衣草庄园、百亩采摘园项目,倾力打造了青禾谷种植旅游基地,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薰衣草庄园,“资金”变“股金”,每年新增村集体经济2.5万元,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月增收3000余元。“因为体量大、竞争能力强,收益也相对多一些。今年,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持续探索以‘鲜花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扶持发展牡丹园建设、采摘园建设、芍药育苗基地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5万元增至23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多元化发展更是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的关键。全市各级乡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立足资源求发展,积极探索并创新形成了汾阳古浮图农业托管“双增收”、交口党建联建“十户联体”、文水北辛店“集体土地自营”、中阳“统筹发展木耳产业”、孝义梧桐“依托开发区服务产业项目”等13种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市级层面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100个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村集体“家底”,农村集体资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今日的吕梁大地山生辉、水含笑,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不断收获着喜悦,满载着幸福,更升腾着新的期盼和梦想。“以前咱老百姓觉得和村上的事没有关系,现在不一样了,‘清化收’把集体家底摸清了,既看得见集体资产,又摸得着改革红利,农民手里的‘红本本’变出了‘红票票’,这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