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23日电 (记者 武艳永)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71岁的贫困户马兰柱,跟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4年前他与村里40多户贫困户组建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以购买式造林的模式迈出了脱贫第一步,从而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生态扶贫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吕梁生态扶贫发端于岚县。“2016年我们结合实际把原有的公司造林变为合作社造林,把公开招标变为公开议标,把少部分人赚钱变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当年,全县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一年承揽造林5万亩,参与造林的社员人均增收5000元。”岚县县长乔云告诉记者。
那一年,马兰柱带头组建的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议标的方式承揽了1500亩绿化任务,合作社的社员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感觉像做梦一样!几十年一直在土地里刨营生,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如今,两三个月就挣了几千块钱,回去数了好几遍哩!”冬日的暖阳照耀在老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4年多来,老马和全体社员不但稳定脱了贫,而且让30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今年,老马的合作社又与同在界河口镇的3个造林合作社和1个管护合作社联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山西绿缘营林联合社,进一步壮大了合作社的发展能力,经营范围也由植树管护拓展到产业发展经营和工程项目的承揽。“好日子还在后头哩!别看咱70多岁了,身体还硬朗着了,再干个六七年没问题。”老马的一席话,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马兰柱是吕梁生态扶贫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十三五”期间,吕梁把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同步推进,在一个战场上打响了增绿与增收“两场攻坚战”。通过持续实施生态治理脱贫一批、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特色产业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攻坚举措,让生态治理的过程转变为农民增收脱贫的过程,走出一条具有吕梁特色的生态脱贫之路。
5年来,吕梁累计投入70多亿元,依托1398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6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278万亩,开发护林员、防火员等公益性岗位8100个,每年有50余万人依靠生态扶贫工程受益,累计有14万人通过参与生态造林和森林管护脱贫,绿水青山已经变成了贫困群众的致富靠山。目前,吕梁林草覆盖率达到72.26%,全省排名第一;森林面积907.05万亩,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开始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由全省第六上升为全省第三,荣获“2019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如何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说:“吕梁生态扶贫的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强大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为我们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做好生态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吕梁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以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生态扶贫政策,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参与务工,不断改善脱贫地区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共享建设成果,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成为吕梁高质量发展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