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川乡作为离石区的“煤炭之乡”,随着煤炭开采而实施的整村移民搬迁,使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也更加直接、突出和严重。为此,该乡党委结合乡、村实际,将移民搬迁与精准施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结合起来,提出了“十心同色、二元化一”的党建工作思路,用党建引领蹚出移民后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该乡首先把党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提升全乡各支部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属性,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党的“红色光芒”始终照耀每位党员、每位干部群众,全乡上下同心同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其次,乡党委要求全乡各支部、每位党员,在党建及其他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十心工作法”。
一是责任之心。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党建就是抓稳定。全乡各支部书记都要以身作则,把抓党建作为自己的主责、主业,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抓党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支部每位党员也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以“主人翁”的精神,在任何工作中首先把党的理论指导摆在首要位置。二是律己之心。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带头将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在全面完成两委主干“一肩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书记带委员、委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帮扶负责”新模式,层层帮带,层层传导的良好氛围,使全村真正形成以党风促民风的良好氛围。三是恒久之心。“大道至简,贵在坚持”,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要下绣花工,将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四是发展之心。着眼乡情实际,更着眼本村特色,创新党建引领,走出一条发展的新道路。五是公道之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道既是人们的向往,更是我们的追求,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公,既是“均”的前提,至公则无私,更是人间正道。党的宗旨性质、党对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乃至作为一名党员的标准和价值体系,都在要求我们要把“公”字作为立生之本、处世乃至处事之道,乡村作为党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公道之心”更是我们赢得群众信任,始终保持群众路线,带领群众经济社会建设基础所在。六是容忍之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既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胸怀。忍,既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乡村工作直接而又具体,认识参差不齐、争议争执在所难免,只有秉持原则,同时兼顾容忍之心,才能广聚共识,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七是融合之心。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融合,融合优势资源,摒弃问题不足。红眼川乡作为“煤炭之乡”,农民移民直接进入城市,对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更需要党建工作先行,用党建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融合,乃至引领其他方方面面的融合。八是淡泊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作为移民之乡,移民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更要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长久发力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一些老党员、老干部,更要认识到该项工作长久性,做好自己任期时间内的各项工作,更为乡村未来发展打好基石、铺好出路。九是爱才之心。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未来的发展需要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人才的发掘、储备、培养至关重要,是乡村发展的后续保障,乡党委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一颗爱才之心,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有意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更要给人才锻炼的平台和机会,让这些人才成为乡村发展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十是感恩之心。要学会感恩,感恩组织培养、感恩人民群众、感恩领导、同事,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更富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才能更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更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为乡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十心工作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十心”各有侧重,又相促相连,汇聚一起,也就是实实在在地为民心,他与党旗同色,更与党的宗旨、意识、路线、方针、政策一脉相承,永远保持赤诚本色,是指导红眼川乡全乡破解移民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进程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