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通往“小康生活”的“阳光大道” ——石楼县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2020-08-24 16:25:14 来源:微石楼微信公众号

座于黄土垣,落于沟壑间。特殊的地理风貌,决定了石楼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症施策,脱贫才能有希望。

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标志性工程之一,我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优势,巧借“光伏+”项目开启“阳光模式”,依山就势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绿色能源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结合,走上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的“阳光大道”。把大自然源源不断的阳光默默无声地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暖心帮扶,使困难群众过上了阳光灿烂的好日子。

光伏架下梦想开花

通过光伏发电和特色种植相结合,马村4.6mw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运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科学开发“光伏+油牡丹”实现观赏、收益双收。“光伏+牧草+养羊”实现三重产业叠加。

“有太阳就有收益,利用光伏支架下的土地合理种植,咱石楼人以后也能观赏到成片粉白相间、雍容华贵、清新脱俗的油牡丹了。目前,我们有效栽植面积约1300亩,挂果后每年每亩产籽500斤,按牡丹籽10元/斤的市价,预计平均每亩收入能达到5000余元呢。下一步我准备在前边长势两米多高的进口牧草柳枝稷下养羊,羊圈都修好了。”浩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忠辉望着阳光照射下蓝光流动、闪闪发光的太阳能光伏板,喜上眉梢。

正值立秋,光伏板下田间地头,西卫村民们正三五结伴挥舞着锄头除草,一派繁忙景象。“今年雨水多,草也长得旺,油牡丹从种植、打理、除草、管护……一年四季都需要忙活,这几天露水重,我把村里的好姐妹们都叫了来,一天八、九十块钱的工资,边说边笑不知不觉活也干了、钱也挣了。”正在忙活的西卫村民孟金英放下手中的锄头说道。据了解,这些劳作人员均为邻村贫困户就近务工。

从光伏到“光”扶

“叮咚,您有一条信息需要查收。”骑着摩托车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泊河村村民王巧娃听到手机里的短信提示音,嘴角不觉扬起一丝微笑。将摩托车沿路稳妥停好,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查看,果不其然是这个月的保洁工资到账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公益岗位管护保洁,身份的转变使得王巧娃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改变:“600元,一分也不少,月月准时到账,短信里只要有‘光伏’这两个字,就准是俺的工资到位了的好消息。再加上山里四、五十亩地的收入,我现在的日子就像刚出山的太阳一样红火。”王巧娃幸福地说。

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将扶贫资金、光热资源、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光伏扶贫项目所形成的资产确权为村集体所有。泊河村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及临时公益岗位的方式,将每月5万元左右的集体光伏收益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给村信息员、保洁员、管护员、网格管理员等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带动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就业,人不远行、就能增收。将所在岗位责任通过管护宣传牌的形式落到实处,实现贫困户“有事干、有收入、能致富”。

收益形成的村集体经济开展小型公益事业,是泊河村光伏扶贫服务民生的另一种方式。人畜饮水、河道清理、道路改善、垃圾清理及清运等……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到重振乡村精神文明,从人居环境治理到提高人民群众自身觉悟、从“输血”到“造血、”从光伏到“光”扶……走在泊河村干净通畅的马路上,一片片芳香绿意沁人心脾、一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以前都是村里人上赶着进城,自从我们村改善基础设施后,山更绿了,草更青了。节假日城里人一窝蜂似的赶着来村里游玩。应了那句流行歌里唱的,泊河可是美了、美了、美了,看的人醉了、醉了、醉了………”自动代入“导游”角色的村报账员王林平携记者一同徜徉在山绿水潺的泊河村美景之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光伏电站运维

“我们站是24小时值班,时刻坚守岗位。”城关村南园上正在值班的光伏升压站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专业负责14座光伏扶贫电站和升压站的运维工作,工作包括日常巡检、清洗光伏板、清理厂区内杂草等,还有电站厂区内设备的维修。

高智能运维,确保发电收益。一是科学控制电站运维成本。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营初期,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在质保期内,运维费用控制在5%左右。二是管理到位。建立了光伏电站远程运维监控中心,采用领先技术,把全县大小电站全部纳入系统远程管理,使全县所有光伏电站数据实时共享。三是技术到位。委托具有专业化、品牌化的运维公司进行运维,接受平台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四是考核到位。运维费实行百分制考核,划分四个等级综合考核电站维护、电站运行、电站发电量等,确保了村级扶贫电站运维达到“四有四无、四通四保”标准。

地处神奇北纬37度的石楼,年平均有效光照时间1300小时,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太阳光正通过一排排干净明亮的光伏发电板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日复一日注入能量。板下的玉米、谷子枝繁叶茂,颗粒饱满,一派生机盎然预示着又一年的喜庆丰收,象征着阳光红利下的小康生活。

石楼县高标准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电站建设“十化”标准,即规划设计科学化,建设队伍一流化,产品质量品牌化,施工工艺顶端化,运维机构专业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互通互联信息化,目标落实责任化,执行政策到位化,效益发挥最大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施工”建设模式,实施农光互补单村电站、联村电站、集中电站和户用式电站四种类别有效支撑精准扶贫。该项目的投运不仅减轻财政的扶贫支出,还初步实现扶贫开发与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的完美融合。截止目前,石楼县建设光伏电站总规模86.3兆,建设46座电站,总投资5.7亿元,惠及全县9个乡镇133个行政村9600户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