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春风化雨润乡邻 文明实践总关情——临县文明实践绘就民生幸福图

2025-11-02 09:47:08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1日电 (白小峰)“以前农闲,大伙儿不是扎堆唠嗑就是凑局打牌,日子过得没滋没味;现在村里的文明实践站成了‘必打卡地’,唱歌跳舞、学政策学技术,每天都充实又带劲!”临县克虎镇克虎村村民郭大娘一边整理刚学的广场舞队形,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这朴实的感慨,正是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耕基层、情系百姓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临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文明实践阵地扎根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烟火,用最接地气的形式、最高参与度的活动,把暖心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让文明之风如春雨般浸润临州大地,绘就出一幅邻里和睦、民生向好的幸福画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实践活动就跟进什么。”这是临县文明实践工作的核心遵循。该县整合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闲置校舍等资源,精心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让群众出门不远就能找到参与活动、享受服务的“暖心港湾”。目前,全县23个乡镇(街道)均建成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0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实践站全覆盖,更在田间地头、文化大院、集市广场、村口凉亭增设100余个“流动实践点”,累计服务群众超12万人次,打破空间限制,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群众的柴米油盐。

各实践阵地摒弃“一刀切”模式,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亮点品牌:碛口镇依托黄河文化与古镇旅游资源,组建20支“黄河文化宣讲队”“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行”“剪纸刺绣进万家”活动86场,吸引3万余名游客参与,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传递温度;三交镇深挖红色资源,由15名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红色故事宣讲队”,走进12个村社院落、8所学校课堂,讲述革命往事42场,覆盖群众和学生2800余人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白文镇聚焦农业产业需求,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设“田间课堂”“棚内实训”35场,邀请12名农技专家、20名致富能手,手把手传授红枣管护、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农户1500余人次,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城庄镇创新打造“庭院议事会”,累计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活动60余场,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问题48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让邻里关系越处越和睦。

“接地气、有温度”是临县文明实践活动的鲜明特质。摒弃生硬说教,该县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明新风。在各村实践站,“板凳宣讲会”“炕头议事会”随叫随开,全年开展政策宣讲230余场,志愿者们把党的政策、惠民举措转化为“大白话”,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文化广场上,“百姓大舞台”每周准时开演,18支村民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秧歌、晋剧、小品等节目150余个,全年演出108场,吸引观众8万余人次,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教育、明事理;农家书屋里,“亲子阅读会”“农技分享会”人气爆棚,全县500个农家书屋新增图书12万余册,年接待群众6万余人次,不同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在这里汲取养分,精神生活愈发富足。

在临县,群众既是文明实践的受益者,更是主动参与者、积极建设者。该县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农技服务等10大类志愿服务队,吸纳党员干部、退休教师、致富能手等1.2万余名志愿者,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处处都有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农忙时节,200余支“农技志愿服务队”穿梭在田间地头,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80余场,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问题320余个,为农作物丰收保驾护航;节假日里,“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活跃在15个重点集市、8个景区、23个交通路口,开展文明引导服务360余次,规范不文明行为1200余起,让城乡环境更有序;村里有红白喜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全年宣传简约办席理念450余次,推动380余场红白喜事简办,平均每场为村民节省开支1.5万余元,新风正气蔚然成风;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爱心帮扶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理发、健康体检、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520余次,惠及特殊群体2800余人次,用点滴善举传递社会温情。

此外,该县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邻里”等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县级先进典型320户、乡镇级典型1500余户。评选现场,村民们踊跃发言,讲述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表彰仪式上,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宣传典型事迹260余期,让文明榜样家喻户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成为群众身边的“活教材”,带动全县形成崇德向善、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

如今的临县,文明实践早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文化广场的文艺汇演、庭院内外的政策宣讲、邻里之间的互助帮扶,让文明实践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大家一起干”。文明实践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破解了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化解了邻里矛盾,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文明新风的浸润下,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愈发整洁,邻里关系愈发和睦,干事创业的劲头愈发充足,一朵朵文明之花在临州大地上绚烂绽放,让民生幸福的底色越绘越浓、越擦越亮。

【责任编辑:田文璐】